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 > 手机访问:m.u522.com

《诫子书》读后感600字

来源:www.u522.com时间:2022年02月15日

  《诫子书》读后感600字

  《诫子书》是蜀汉丞相的诸葛亮为劝勉八岁儿子诸葛瞻写的一封家书。全文共八十多字,以其凝练的笔法阐明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劝勉儿子勤学励志,奋发图强要从淡泊宁静上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系统地归纳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围绕”静”字劝学,指出了”险躁”的危害性。

  围绕如何做人和怎样做人的问题,诸葛亮教导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鼓励儿子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因而指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立志与学习的关系;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意义,指明了放纵怠慢的严重后果。

  《诫子书》体现了诸葛亮重视子女教育方面毫不马虎,作风严谨的精神。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耐心引导,容情于理。读后实在让人感佩不已!

  写《诫子书》时,诸葛亮尚在前线与劲敌鏖战。他为了属汉国事日夜操劳,直到生命的尽头,始终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只能于戎马倥偬之际把想念儿子的情丝与指望儿子茁壮成长的希望凝结在纸笔上,留做儿子成长的永恒动力。

  《诫子书》以独到的卓见,寥寥数语,高度概括了做人的道理。特别是”俭以养德”的教育思想,对于封建社会身居显要位置的诸葛亮来说,提出这样的观点,很不容易,由此看来,诸葛亮是很重视子女教育的。他的这些闪烁着智慧的家教思想历来被人们所推崇,不仅在当时对受劝者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而且在今天,对于我们广大做父母者具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毕竟它浓缩着诸葛亮这位被誉为”智慧化身”的英雄人物的毕生生活经历和成功的人生体验。

  《诫子书》读后感600字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寥寥数字,融汇了一代高人的心血与智慧,是诸葛世家最精短的传家古训,也成了中华民族两千年来最著名的教子良方。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个具有雄才韬略的出色军事家,他注重道德品行的修炼,知天命而尽人伦,怀大志而拘小节,为后世立下“大义”的标准。综观《诫子书》,所谈无非“修养”二字。修养的对象,一则为身,一则为心,亦即修身养性之谓。修养的目标,入世则建功立业、济世利人;出世则入道得法、返璞归真。修身养性还与心性有关。现代作家于丹认为,心性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善恶成分,是判断自我与外界关系的一种综合反映。现代的人都具备了与生俱来而好利的特征,但却很少有人会与生俱来的带有一种良好的心性,这就使人的发展、人命运的改变以及幸福的追求造成了一对矛盾体。心性并不在对外部他人的影响力,而是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做事的成功与否,生活是否美满,乃至悲欢离合的遭遇,都在这个“心性”中。在当下这个数字信息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已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落,西方文化的汹涌而来,大大动摇了我们乃至我们上一辈经过数年、数十年培养、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它就象封闭的房间打开的一扇窗户,吸取新鲜空气,同时空气中也夹杂着苍蝇,无情的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伦理。对于五光十色、纷繁复杂的尘世,我们更要保持一种不动摇的意念,要时时关注自己的言行,有意地修炼出一种好的心性,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人类文明历史长河已经过去了七、八千年,从古至今,凡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学习,为养性修身也好,为追求个人发展也罢。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古人的教育思想、方法虽然简单,却是精辟、现实的。人生一世,何其短暂。一念之失,便入歧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穷庐”之悲,不在家徒四壁,而在心中;“将复何及”之憾,不在时光虚掷,尤其在永恒生命不得保全,而唯有诸葛亮的《诫子书》,以其独特的警世意义,鼓舞着我们不断向前。

  《诫子书》读后感600字

  《诫子书》全文: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作者:诸葛亮。

  每当背诵“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的时候。就会联想起现实中的一些事来:有的教师职称没有评上的时候,或者在单位没有评上先进的时候,或者看到别人被提拔,而自己还是原地不动的时候,就想不开,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什么?为什么好处总是别人的?于是就烦恼生气,甚至得病,影响身心健康。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根本的原因就是把名和利看得太重,始终放不下名和利。当你的不到的时候就烦恼,就生病,有的时候还会走极端,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如偷盗抢劫等,就是把金钱看得太重,当通过合法劳动得不到的时候,就要想到用非法的手段。(优文网 www.U522.com)

  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开导自己,我们不能改变现状,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金钱是身外的,荣誉是过去的,地位是暂时的,只有身体是自己的。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我们如果把名和利看得淡一点,把健康快乐作为我们的最高追求,这样我们不就想开了吗?我们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我们追求的层次不就更高了吗,进而对工作之中的名和利看得更开,不被其所困、所扰、所累。这样就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境界、生活质量,我们就会得到健康快乐的人生。

  只有淡泊于名利,才能有更高的志向,把人们的共同的快乐和幸福作为个人个追的目标,就会有持久的快乐。只有静下心来认真的思考,才能对事物的规律有更清楚地认识,才能对人生有更深的领悟,才能在努力奉献的过程中少犯错误。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是不会真正的认识世界的,也不会真正地领悟人生。因此,只有淡泊才能明志,只有宁静才能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的《诫子书》虽然短短八十六字,但阐述的却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它不但对古人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在的育人工作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诫子书》读后感600字

  《诫子书》的意思: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会用静思的方法去反省自己,使自己尽善尽美,用俭朴来规范自己、教育自己、培养自己,让自己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静下心来就不能为远大理想而刻苦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长见识和才干;没有坚定的意志就不能成功学业。放纵欲念和消极怠慢的做法会让人丧失奋发向上的信心,轻率和浮躁的行为会让人无法陶冶性情而失去高尚的气节和品性。青春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光阴消沉,成为对社会毫无用处的枯枝败叶。最后,只有悲伤困守自己贫穷破旧的家,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读诸葛亮的《诫子书》,体会颇多,感触甚深!余特别欣赏文中的三句话。

  其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它不仅仅是一种禅意,也是一种智慧。只有心中宁静,心境才能自清;心境清了,心态自然就好。心态好的人不容易受困于俗世红尘那纷繁的表面现象所扰乱。心静则理想明,意志愈加坚定,目标自然也就不难实现。再,淡泊是为了明志,宁静则可以致远。说明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而是潜藏一种动力。即,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态度。闽南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爱拼才会赢!就是这样一句简简单单、普普通通仅五个字的话长期激励所有的闽南人去努力、去打拼。“爱拼才会赢”也因此成为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敢于拼搏的一种精神!

  其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既能修身又能养性;节俭廉洁既能促成人的良好习惯,又能培养人的优秀品德。让人生在俗世红尘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意志,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高尚的思想境界,保持清白与洁净,从而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高品位的人生!

  其三,“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啊!人在贫困潦倒时不去努力打拼,只会死守、悲守困境,那将是一种可怕的悲观、颓废、消极的态度,长此下去便无药可救,这种态度实在不可取。与其如此穷守,不如去努力打拼,或许还有一线希望,能逆转困境,改变“穷庐”,让“绝处”“逢生”!让自己在逆境中赢得精彩人生!

  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虽然只六句话,总共才八十六个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哲理;虽然言简意赅,但内涵丰富;虽然篇幅短小,但蕴义深远。在现实生活中,世人不可不读,不可不思,它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育不可忽视。对社会仍然有着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和积极意义!

  小时候,很是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诸葛亮曾经是心中的偶像。现在,通过认真解读《诫子书》,余对诸葛亮这样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对诸葛亮的心性德操亦备加推崇,并师以为范!

优文网欢迎您转载分享:http://www.u522.com/zw/47402.html

上一篇:《四世同堂》读后感600字

其他网友都在看:
网友点评